肯瑪蘭

出自Unitedbook 合眾百科
肯瑪蘭共和國
Republic of Kenmaland
首都 聖安德烈市
最大城市 耶魯灣
官方語言 坦米爾語,僧伽羅語,印地語
政府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國
• 總統
博 斯蒂芬森 帕薩
• 副總統
拉巴達 愛迪薩
立法機構 肯瑪蘭國會
現役軍人 156,900
面積
• 總計
68,890 km2

肯瑪蘭共和國(英:Republic of Kenmaland;坦米爾語:கென்மாலாந்து குடியரசு),是一個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南方外海的島國,屬於亞洲,1972年從大普盧斯亞帝國獨立,為普魯士語國家聯邦共同體成員之一。

肯瑪蘭是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國,其政治首都位於聖安德烈市(坦米爾語:செயின்ட் ஆண்ட்ரூ நகரம்),而經濟首都位於耶魯灣(坦米爾語:பே யேல்)。

國名[編輯]

肯瑪蘭古名稱為’獅茂然‘,古阿拉伯名為墾馬(Kunma),明朝時稱為肯瑪。

1872年普盧斯亞殖民該地,改名稱肯瑪蘭(Kenmaland),1924年建立自治領。

1972年獨立後肯瑪蘭人便一直對國名更改展開辯論,成爲引發內戰的導火索之一。

1998年公投決定沿用肯瑪蘭,至今仍未改變。

歷史[編輯]

主條目:肯瑪蘭歷史

肯瑪蘭在公元前4世紀便有人類踪跡,當時的坦米爾人從坦米爾邦和斯里蘭卡地區遷徙到肯瑪蘭生活,並形成一個大族群,為肯瑪蘭的民族分佈奠定基礎。

從公元前五世紀到8世紀,肯瑪蘭一直以部落方式存在,直到8世紀第一個帝國,燕雀帝國的出現。

燕雀帝國從8世紀一直到12世紀被印度的朱羅王朝攻陷,坦尼爾(今耶魯灣)成為朱羅王朝新國都。

隨著朱羅王朝印度部分在1240年滅亡,朱羅王朝遷入肯瑪蘭地區,並延續至1689年。

1689年,尼加帝國攻入坦尼爾,朱羅帝國滅亡。

1786年,普盧斯亞攻入坦尼爾,尼加帝國滅亡,普屬肯瑪蘭成立。

在殖民期間,肯瑪蘭的基建得到長足發展。

1918年,基於當時越來越激烈的獨立氣氛,普盧斯亞建立了肯瑪蘭自治領,成為帝國第一個自治領。

1972年,從普盧斯亞獨立,建立肯瑪蘭共和國。

獨立後,肯瑪蘭卻出現了內部分化,從朱羅帝國時期遷入的印度僧伽羅和坦米爾人與原住民發生一系列的鬥爭,最終在1980年發起長達27年的內戰

在內戰期間,各種意識形態,派別,部落等紛紛形成一股股勢力。

隨著1992年印度移民與原住民達成協議,內戰從種族鬥爭演變為意識形態鬥爭。

最後,2007年,肯瑪蘭聯合政府與工團主義陣營達成和平協定,內戰結束。

內戰結束後,肯瑪蘭開始發展。現在,肯瑪蘭已然成為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

地理[編輯]

肯瑪蘭本島是橢圓形,又與眼睛的形狀相似,因此有「印度洋之眼」的雅稱。整個島嶼位於印度洋之中,北邊是斯里蘭卡島;中部是高原,多山地,其餘地方皆是平原;最高的山峰叫耶魯山,高980米。

全島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西部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東北部較乾燥,年降雨量約1000毫米。

除了本島外,還有西部相隔10公里的斯茂德群島,群島由五座島組成,幾乎所有島嶼皆爲山脈。

人口[編輯]

人口為85,093,776人。

經濟[編輯]

肯瑪蘭的經濟以寶石出口和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出口如稻米、橡膠、椰子、咖啡等許多熱帶地區代表性的經濟作物;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獅茂綠茶,肯瑪蘭是世界三大產茶國之一,也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

肯瑪蘭的觀光資源也相當豐富,但自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所引起的大海嘯以來,該國的海岸線被嚴重破壞,觀光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軍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