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康歷史

出自Unitedbook 合眾百科


香康歷史從第一個大王朝盛朝建立算起至今,已有約三千六百餘年的歷史,相當深遠,因此香康歷史所傳承下來的文化及制度風俗等等,對康國及鄰國都有著顯著影響。

盛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20年)[編輯]

盛朝為香康有記錄以來第一個統一王朝,在盛朝之前,香康一直是以氏族部落存在。

公元前約1600年,盛傑在康和(今寧興)稱帝,建立盛朝,是為傑帝。

傑帝在位48年,死後傳位其子盛出,為出帝。

出帝在位82年,死後傳位其子盛凱,為凱帝。

凱帝在位期間大肆擴張,最終達到凱帝之治,最終在位68年,死後傳位其二子盛華,為華帝。

華帝在位89年,為盛朝最長壽,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但其死後卻因無遺囑囑咐何人繼任,因此華帝的21個兒子便互相爭鬥奪取王位,史稱『皇子之戰』。

最終皇子之戰在6年後以十四子盛黎和勝出,是為和帝。

和帝在位52年期間,和帝主張與民休養,社會開始恢復凱帝之治的生機,後來和帝死後交由盛喀繼位,即喀帝。

喀帝在位68年期間,繼承和帝的主張,最終死後交由盛樂繼位,即樂帝。

樂帝在位32年間,開始荒廢政事,最早國民動亂,樂帝逃亡北清,卻慘遭抓回並五馬分屍,開始了5年的國民執政時期。

國民執政時期過後,交由喀帝五子盛季接任,為季帝。

季帝後來體弱多病,在即位18年後駕崩,交由年僅2歲的盛厲繼位,即厲帝。

厲帝在位期間由外戚商氏把持朝政,最終民怨四起,盛朝滅亡,百國時期開始。

百國時期(公元前1120-公元前980年)[編輯]

盛朝滅亡後,諸多氏族脫離盛朝獨立,群雄紛爭,在這260年裏面,出現了10位霸主,奠定此後十五雄時期的序幕,他們為泰安公、季景公、安平侯、赫民公、黎德公、喀穆侯、董承公、康莊王、楚襄王和商武王,其中後面三個霸主是在百國時期後期。

公元前980年,在楚國被出、趙、安三家瓜分,以及越、吳、德和魏的崛起,天下大致被十五國統治,百國時期結束。

十五雄時期(公元前980年-公元前560年)[編輯]

公元前980年,天下大致被十五國統治,十五雄時期開始,依序為泰、季、安、赫、黎、喀、董、康、出、趙、安、越、吳、德、魏,各國互相爭鬥,戰爭時常發生,但民生比起百國時期改善,出現了兩個大都市——安陽(泰國首都)以及萊平(趙國首都)。

十五雄時期承百國時代的亂世,啟帝泰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最終隨著公元前980年泰國國王泰仁於吞并其餘十四國後在盛朝舊都寧泰加冕登基,稱帝為泰始皇帝,十五雄時代正式結束。

泰朝(公元前560年-公元前230年)[編輯]

泰仁登基為帝後,開始統一度量衡,修建全國道路,頒佈《泰新律》,推廣全民教育,定年號為「起仁」,並改革官僚體制。

泰仁在位40年,其中換過4次年號,並確定了如果無新帝登基,便每十年更改年號的制度,永昭十年,泰仁駕崩,由長子泰珂繼承,為泰貳皇帝。

金朝(公元前230年-公元4年)[編輯]

裕朝(公元4年-公元239年)[編輯]

凱朝(公元239年-公元450年)[編輯]

寧朝(公元450年-公元780年)[編輯]

川朝(公元780年-公元812年)[編輯]

旭朝(公元812年-公元1020年)[編輯]

東西朝(公元1020年-公元1250年)[編輯]

昶朝(公元1250年-公元1460年)[編輯]

鴻朝(公元1460年-公元1648年)[編輯]

明朝(公元1648年-公元1762年)[編輯]

天平盛國(公元1762年-公元1764年)[編輯]

僖朝(公元1764年-公元1862年)[編輯]

殖民時期(公元1862年-公元1923年)[編輯]

第一共和(公元1923年-公元1945年)[編輯]

第二共和(公元1945年-公元1967年)[編輯]

第三共和(公元1969年-公元1989年)[編輯]

第四共和(公元1989年-)[編輯]